【技术攻关】粗纺工序突现并条难题,专家支招"三步破解法"
本报讯(记者 林织)近日,国内多家纺织企业反映在粗纺生产环节频繁出现并条问题,导致纱线均匀度不合格率骤增15%。记者实地探访华东某大型毛纺厂发现,该车间本月因并条造成的返工量已达3.6吨,直接经济损失超8万元。
"像血管里的血栓一样,并条会卡住整条产线。"从事纺纱工程25年的技术总监周建国告诉记者。通过跟踪监测,专家团队发现原料混合不均、梳棉机隔距失调和车间温湿度突变是三大主因。
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提出的"分级防控"方案正在试点推广:预处理阶段采用智能混棉系统,将原料混合均匀度提升至98%;生产环节安装隔距自检装置,每20分钟自动校准;环境管控引入物联网温控系统,使车间湿度稳定在65%±3%。浙江某企业采用该方案后,并条疵点率从7.2%降至0.8%。
中国纺联数据显示,今年1-8月全国纺织企业因并条问题导致的损耗达2.3亿元。学会副秘书长李明霞提示:"秋冬换季期间要特别关注原料回潮率变化,建议每班次增加2次罗拉清洁频次。"目前,包含12项工艺参数的《粗纺并条防控白皮书》已通过行业评审,将于下月起向全行业发布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