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求子背后:谁在为生育买单?》
近日,一则"妻子三度尝试试管婴儿为丈夫续香火"的新闻引发热议。记者调查发现,在传统观念与医学伦理的交锋中,女性正承受着超乎想象的生育压力。
32岁的李女士已连续两年奔波于生殖医院,取卵、移植的痛楚并未阻挡她的脚步。"公公说家里五代单传,不能断在我这里。"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其丈夫仅需完成一次取精,后续治疗费、误工损失却全部由女方承担。
生殖医学专家指出,我国每年约30万例试管婴儿中,超过60%由女方主动发起。某三甲医院病历显示,近半女性患者在无明确医学指征的情况下接受辅助生殖,主因竟是"婆家要求"。
法律界人士呼吁,2021年实施的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》虽明确禁止性别选择,但对伦理审查中"家庭压力"的界定仍存空白。当生育成为单方面的义务,这场关于生命的抉择,值得我们重新审视。
(本报记者 王雪 发自北京)